「奇点」回顾|「症结还是解药:技术、资本主义竞争与气候变化」主题分论坛(三)

12月10日下午第三场主题论坛“症结还是解药:技术、资本主义竞争与气候变化”由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 Péter Hajdu主持,全球化智库研究员Zoon Ahmed Khan点评。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Josef Gregory Mahoney作题为“中国的技术过剩、美国的技术战争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启示”报告。他认为技术差距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基础科学的进步和优化,二是发展一个能够解决技术问题的国家技术社会。中国在解决这些差距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其凭借世界领先的工业体系和国家动员对疫情的杰出应对就是个典型例子。而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也是部分持续战争的根本原因。大国和技术竞争不可避免,但可以通过新国际主义来抵消,它在中国促进双赢解决方案、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正义方面的成果中显而易见。

 

 

华为公共及政府事务部企业沟通部总监Andy Hu作题为“COP28报告及数字技术在绿色转型中的重要作用”报告,介绍了华为在推进行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华为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来优化和减少能源消耗,着力于使其他行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受益,并在传统ICT范畴之外进行绿色创新。Andy认为之所以参与COP(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是认识到全球范围内政策制定者、民间社会和私营行业之间存在重大的不匹配和差距。作为领先的ICT服务提供商,华为需要参与这场对话,强调“创新、合作、转型”,构建绿色未来的变革性解决方案。

 

 

联想集团数据中心首席设计师Chekim Chhuor的“大规模人工智能计算对气候的影响:神话vs.现实问题及解决方案”主题发言,认为与更大的工业活动相比,人工智能计算目前的规模远未对环境造成重大伤害。随着密集型人工智能模型的出现,电力和冷却需求急剧增加。这导致的挑战不仅仅是电力消耗,还包括数据中心内的热力学。设备层面的一个解决方案是水冷系统,并与研究学者合作,建造高效能源的数据中心。总之,虽然人工智能计算在基层存在真实的能力挑战,但仍由许多解决方案来减轻其对环境的影响。

 

 

岭南大学政治系研究助理教授吴泽映分享题为“产业多元化至关重要:为何中国和日本在电动汽车行业出现分歧”报告,她认为中日比较为我们提供了洞察亚洲技术进步和生产策略动态的重要视角,展示了经济和政治影响对行业的复杂性。这种差异不仅关涉政治策略,也反映了国家的资本和劳动性质。中国倾向于探索不同的选择和结果,而日本则专注于更同质化的解决方案。但中日之间的差异并不必然指明未来明确的赢家。但它突出显示了中国拥有更多的工业多样性,这可能有助于中国未来面对更多不确定性时的应对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Conrad Bongard Hamilton作题为“先作为机械,后作为科学:马克思与恩格斯对自然的后事实描绘”报告,讨论马克思的作品及其技术含义,这对于理解塑造我们现实观念的社会和物质条件至关重要。恩格斯对于因果关系的观点与资本主义的价值形式相关,表明技术在我们理解因果关系乃至认识论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科学的突破,而不是技术的起源,通常主要作为技术的结果出现。因此,必须在其社会关系方面理解技术。在讨论价值、技术和科学之间的关系时,我们看到这些术语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科学的形式化可以影响技术,反之亦然。

 

 

闭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何明教授主持,并由同院姜宇辉教授作大会总结。姜宇辉教授对所有在座的老师,与会专家学者表示了感谢。从专家跟学者研究之中吸取很多智慧跟知识,丰富研究视野,这也是奇点研究院最根本起点,把宏观高屋建瓴的智慧与脚踏实地的政治研究、实证研究、新传研究结合在一起,是未来研究推进的一方面,而从上午的宏观哲学出发,到最后的哲学收尾,这是完美的循环。“下一届我们可以邀请国内外电子游戏专家参与,这不仅仅只是谈论游戏,而是我们需要有各种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参与,并将电子游戏作为切入点展开更广阔的思考,期待大家更热情地参与到下一届的论坛之中!”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欢迎使用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