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一个欲望的分析结构
主讲人
何怀宏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郑州大学哲学学院特聘首席教授。主要从事伦理学及人生哲学、社会与文明历史等领域的研究,是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重要学术著作有《良心论》、《世袭社会》、《选举社会》、《道德·上帝与人》、《生命与自由》、《公平的正义》、《伦理学是什么》、《生生大德》、《新纲常》、《正义:历史的与现实的》、《转型中国的社会伦理》(英文)、《文明的两端》等。另有哲学随笔、文集《若有所思》、《心怀生命》、《比天空更广阔的》、《中国的忧伤》、《渐行渐远渐无书》、《独立知识分子》、《一苇杭之》、《念兹在兹》、《活下去,但是要记住》、《人类还有未来吗》、《仅此一生》等。编有《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生态伦理》、《平等二十讲》、《自由二十讲》、《域外文化读本》等。译著主要有《正义论》(合译)、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沉思录》、《道德箴言录》、《伦理学导论》、《伦理学体系》(合译)等。
主持人
曲文轶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俄罗斯与欧亚研究院院长。
活动时间
2025年4月8日(星期二)10:30-12:30
活动地点
华东师大普陀校区
理科大楼A416会议室
内容简介
从人性可析出六个要素:1、欲望;2、情感;3、认知;4、意志;5、信仰;6、审美。现在想对其中两个基础要素进行再分析。首先是“欲望"。这里要分析的“欲望”只是基于身体和对物质的欲望:即体欲(食色)一一物欲。有身即有欲,欲望无需提倡已是事实,欲望带来勃勃生机,但欲望也是人类争斗的一个根源。“食欲”和“色欲”都是由身体生发的欲望,也都要通过“物欲”来实现。分析这几种欲望的时候,首先须注意它们的本身,找出其比较极端的典型,考虑它们在不同的人们那里的不同位置,它们的强弱程度、满足方式、获得手段和相互比较,以及它们与动物本能、与社会文化、与人性其他因素的关系。“食欲”和“色欲”都指向物一一包括人身之"物"。而“物欲”还可以单独的构成一种可不断扩张的欲望。在人类的控物能力和由物控人的能力都大大提升了的当代,问题将回到庄子所言:如何"物物而不役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