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政治过程与中国自主知识生产」系列报告会 王向民:关键词:中国政治过程

 

 

 

 

 

 

 

 

 

 

 

 

111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向民在闵行校区法商南楼135会议室,带来题为关键词:中国政治过程的讲座,来自各学院三十余名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座,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主任王逸帅作会议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比较政治系系主任陈尧作评议人。本次讲座是我院政治过程与中国自主知识生产系列报告会之一。

讲座内容:

 

 

 

 

 

 

 

 

 

 

 

 

 

座在王逸帅教授对参与人员的介绍中开始,她从“政治过程的中国话语”这一主题引入,将学院举办系列讲座的初衷向同学们阐释,并简要介绍了王向民教授的研究成果。

王向民教授认为,近年来中国政治学界出现了大量将政治文件语词转化为学术语词的研究,如若这些语词是经验领域揭示“何为中国”的关键词,那么如何将其置于政治学理论范畴中加以理解和研究,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他从自身研究政治学史中的发现展开,将政治学理论中的“中国语词”在近代的变迁分为5个方面,他将这部分内容总结为“发现中国-真实中国-经验中国-理解中国-中国‘民族志’”的过程。接着,他引入雷蒙·威廉斯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一书中的“关键词”概念——历史与经验的呈现,而非用来分析的解释性概念。王向民教授认为,凭借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现代的“文化与社会”。接着,他介绍了19世纪末美国政治学研究传统对欧洲研究传统的“背离”,以及美国政治过程研究的兴起与研究维度及其核心取向。基于此,王向民教授从时间顺序的角度介绍了中国关键词或经验研究的兴起,提到2013年“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议题推动是关键因素。

 

 

 

 

 

 

 

 

 

 

 

 

 

 

 

 

 

 

 

 

 

 

 

 

而对于关键词的实质,王向民教授指出,中国政治过程围绕治理/执行维度展开,这是中国特殊政治权力结构投射下的国家治理,不论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批示会议表述,还是较为专业化的项目制一网通管语词,都是活生生的政治过程,亦即权力的运行。王向民教授将关键词称为作为方法的名词,由此可以开发出关键词的分析性含义,这种分析性可以从三个角度展开:赋名背后的政治经验及语词的主体间性、语词的理念型及其类型化抽象机制和解释图式的象征意义或象征机制。

最后,他将整场讲座总结为一个结论、两个推论:政治文件中的语词或政治生活中的陋习逐渐成为学术论文的主题或学术语词。这些语词表达的是中国活生生的政治过程。通过观察这些关键词,可以理解中国的权力运作过程。进而,形成两个推论:一方面,中国政治研究正在日益本土化或者日益接近中国;另一方面,中国政治学的比较分析含义或普遍化有待跟进。最后,他认为,回到理论,回到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研究中国政治过程可能的一条进路。

陈尧教授对讲座内容作了评议,并从普遍性理论角度对中国研究的取向做了阐发。最后,王向民教授回答了师生们的提问,王逸帅教授对讲座作结语。此次讲座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欢迎使用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