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第五届大洋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 我院汪诗明教授和多名研究生参会并发言

20231110日至12日,来自全球6个国家5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在江苏徐州举办的第五届大洋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涵盖了大洋洲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多个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特别是在当前的国际政治背景下,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深入探讨大洋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的机会。


在主题发言中,我院汪诗明教授就《区域国别学语境下大洋洲学科建设问题》做了精彩分享,引发参会专家学者的广泛共鸣和讨论。在分论坛讨论中,我院博士研究生唐杰、李虎平、杨伟峰和石稚瑄以及两位硕士研究生沈伊扬和刘玮玮分别就澳日能源合作、拜登政府太平洋岛国政策、澳大利亚与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及区域国别学与国际关系学差异等研究主题做了发言汇报。


2020级博士研究生唐杰的发言主题为《澳日能源合作:进程、动因与挑战》,他提出:基于不同的资源禀赋,澳日能源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自19世纪60年代至今,澳日能源关系大致经历“初步接触、扩大合作和升级优化”三阶段。在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背景下,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成为推动两国能源合作深入发展的基本动力。当前,澳日两国不断加强在能源资源、能源治理和能源技术方面的合作水平。当然,第三方能源市场和自身能源政策调整对澳日能源合作构成直接制约因素,进而影响两国能源关系的发展。应该注意的是在美国“印太战略”背景下,澳日能源合作开始偏离以比较优势为原则的全球分工理论,逐渐将能源问题泛政治化和泛安全化,企图通过双边和多边平台,协调盟友或合作伙伴,构建地区能源小集团,打造排他性的能源供应和产业链,重塑地缘能源权力,进而恶化中国能源战略的周边环境,削弱中国在地区乃至全球的能源话语权和影响力。


2023级博士研究生石稚瑄的汇报题目是《区域国别学与国际关系学差异的国内研究综述》,他认为区域国别学的发展引起了国际关系学学者的浓厚兴趣,厘清这两个学科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区域国别学的建设发展,而且能为两个学科的融合互促寻找方向。区域国别学与国际关系学都涉及域外研究对象和问题,研究内容具有一定交集。但这两个学科的差异大于联系。在学科属性上,区域国别学属于交叉学科,国际关系学属于社会科学;在方法偏好上,区域国别学综合运用人文与社科方法,国际关系学主要运用社科方法;在研究范围上,区域国别学较为全面,国际关系学较为单一;在目标定位上,区域国别学追求特殊知识,国际关系学追求一般知识。这些差异也意味着两个学科存在互促的可能:一方面,国际关系学可以为区域国别学提供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的借鉴;另一方面,区域国别学可以为国际关系学提供证实/证伪的素材以及反西方中心的导向。


2020级博士研究生李虎平以《全面介入:拜登政府太平洋岛国政策探析》为题,探讨了拜登执政后,基于维护美国在太平洋岛国地区的领导地位、遏制中国在该地区地缘影响力的继续扩展等战略考量,迎合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关切,加大抗疫援助力度,在基础设施建设、民主治理与海洋安全等领域加大投入,全面介入太平洋岛国地区。拜登政府的太平洋岛国政策提高了由美国主导供给的公共产品与太平洋岛国需求的契合度,赢得了太平洋岛国的支持,强化了军事、外交存在。然而,拜登政府将美国霸权利益置于太平洋岛国利益之上,联合盟友与地区国家构建地区小多边机制,加剧地缘政治、军事、经济竞争,对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合作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此区域的建设造成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2022级博士研究生杨伟峰在题为《澳大利亚与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动因及挑战》的报告中指出,1974年正式建立对话伙伴关系以来,澳大利亚与东盟关系的演进大体经历了高速发展、调整磨合、成熟升温三个阶段,形成了较为深厚的合作积淀。2021年澳大利亚与东盟在原有基础上建成了以东盟共同体三大支柱(政治安全、经济、社会文化)为主要合作内容的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其中,经济合作是澳大利亚与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核心,社会文化合作和政治安全合作是重点方向,“跨支柱”合作是新趋向。澳大利亚与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既有双方在经济发展和地缘安全层面的共同利益考量,又受近年来“印太”战略及中美竞争等外部环境的较大影响。受制于不同的战略取向、迥异的文化传统、乏力的制度约束及孱弱的行动能力,澳大利亚与东盟关系的未来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本次第五届大洋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相较于前几届展现了几个显著特点:一是从研讨背景来看,学术会议更具现实政策关照。会议的时机与背景极为重要。随着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访华及第52届太平洋岛国论坛领导人会议的结束,这次研讨会在研究大洋洲问题上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二是从专家构成来看,学术会议更具广泛影响力。本次会议的参会专家人数创历史新高,包括国内外众多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这不仅体现了会议的广泛影响力,也显示了年轻一代学者在大洋洲研究中的崛起。三是从研讨主题来看,学术会议更具广度和深度。自2018年首届会议以来,讨论的主题不断拓展,涵盖了大洋洲研究的多个领域,如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专家们对于地区气候变化和蓝色海洋合作等问题的独到见解更是凸显了研讨的深度。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大洋洲研究正在逐渐成为显学,为全球政治经济的讨论增添了新的视角和深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欢迎使用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