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校庆学术报告」 田锡全教授: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米粮贸易(1912-1937)

10月11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田锡全老师在法商南楼135室,开展了以“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米粮贸易(1912-1937)”为主题的校庆学术报告活动。本次活动由何明老师主持。内容回顾报告主要从江南米市兴替、供需格局改变、运载方式变迁、米业量器改制以及同业组织嬗变等五个维度,揭示了上海米粮贸易与其现代化进程之间的紧密关联。讲座伊始,田教授通过

1011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田锡全老师在法商南楼135室,开展了以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米粮贸易(1912-1937为主题的校庆学术报告活动。本次活动由何明老师主持。

内容回顾
报告主要从江南米市兴替、供需格局改变、运载方式变迁、米业量器改制以及同业组织嬗变等五个维度,揭示了上海米粮贸易与其现代化进程之间的紧密关联。讲座伊始,田教授通过地图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江南主要的两个米市群落——分别以苏州和杭州为中心。随着米市体系的变动,枫桥、长安镇米市渐趋衰落,至清代末期已逐渐被新兴的无锡、上海米市取代。


随后,田教授介绍,上海虽在传统意义上属于缺米区,但由于与江苏、安徽、浙江等米粮生产地关系密切,米粮供应相对来说较为充足。但到了民国时期,上海对米粮的需求激增,经常需大量进口洋米。而火车、轮船等新式运载工具的出现,则在上海米粮长途运输和转口运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了解米业量器的改制,田教授先是介绍了上海在改制前的量器体系,并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不同量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范围。而后谈到上海北市和南市的三次斛米风潮、《上海市取缔斛司办法》发行等因素对量器改制的推动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上海米业量器改制的具体历程。
接着,田教授介绍了上海米业同业组织的概况,讲述了如沪北米业组织联合会等组织的变革以及在米粮贸易中承担的功能,包括规范同业经营行为、沟通政商关系、维护同业利益以及举办各种公益事业等。


最后,田教授总结道,近代之后长江三角洲地区米粮市场在各方面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时代变革,但也存在着对传统的承续,呈现出一种“新旧交错”的局面。
报告结束后,同学们就各自的看法提出问题,并与田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欢迎使用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