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调查与田野劳动》|第六站:在和君,我们沉浸「三色」文化

      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指示,和君教育小镇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和君教育小镇以红色文化和儒道法释及客家文化为基底,融入当下的绿色文化,红色、绿色和古色“三色”文化在这里得以传承迭代,历久弥新。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国情调查与田野劳动》课程师生深度调研,浸润和君教育小镇,寻找继承红色资源、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客家文化的探索迹痕。

 

客家小镇,晴耕雨读

      和君教育小镇依山傍水,集群山、巨岩、森林、竹海、山溪、瀑布、江河、田园、红色革命遗址于一体,建筑皆以传统客家建筑为模板建造,保留了客家传统的文化风貌。最具特色的便是同学围屋,是客家土楼的现代翻板。传统文化思想存于小镇血脉。“穷则独善,达则兼济”的儒家思想被定义为小镇的育人理念,“上善若水”“以礼待人”构成了小镇特有的人文追求。黄牛、山羊结伴成群,穿行于小镇中,无不体现着隐逸自然的道家思想。

 

 

      小镇内楼台亭阁、道路的命名,楹联的广泛使用、晨钟的设置,“人生如莲”的匾额、《劝学》《大学》《韩非子》《道德经》等名篇的镌刻,儒道法等创始人画像设置于厅堂,让人自觉研习传统文化,以点燃理想,照亮生活;而多种书法字体版本的《师说》,无不警示着“不可一日不读书”的重要性。

 

      小镇的四条主道分别取名为和君道、齐家道、耕读道和行知道,分别寓意和君品格、齐家兴业、耕读不辍、知行合一。诗楼、书楼、礼楼、易楼、乐楼、春秋楼,耕读轩、礼易轩、知行轩,仁院、义院、礼院、智院、信院,德院、功院、言院、勇院,自省泉、慎独亭、诗书田园亭、宽人湖、道泉、行知桥、克己台、田园,这些用传统文化思想符号命名的各类建筑物与景点,更是让传统文化元素撒落在和君教育小镇的每个角落。

 

图片山水作伴,三度书院

      三度书院由态度堂、气度堂、厚度堂一线而成,取意于态度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底蕴之厚度决定事业之高度,隐逸于小镇群山之顶,茂林修竹,山涧流于其中,寄深山之一隅,志在培养学员“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胸襟气象和浩然之气。

 

 

      书院内有书声朗朗,外有睡莲荷塘。漫步其中仿若出世,复归人之本性,畅游于山水之间,引领学生正心诚意、蓄深养厚,知行合一,内圣外王,修身、齐家、兴业、益天下。

 

 

      用甲骨文等不同文字书写的《大学》、《道德经》等名篇,从15米高的房顶,以圆通形状垂直落下,止于半空之处,让人骤然升起对古人的敬仰和对古训的崇敬。穷则独善、达则兼济、格物成正、自强不息、道法自然、敬畏规律之心不断涌入心间。

 

图片

三色文化,相融共生

      7月7日晚上,同学们在三度书院邂逅了赣南采茶歌舞剧院带来的文艺表演。在表演当中,红色基因与地方特色表演艺术采茶戏相融合,展现了留守在中央苏区红军和群众与白军抗争的动人故事。客家风情与现代歌舞艺术的结合,生动展现了赣南的地方特色,呈现了精彩绝伦的演出。

 

 

      22级政治传播与政府公关专业的唐杭同学说:“经过一周多的实地走访调研,梓坑村的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赣南老区的留守苏区中央机关旧址群、红色情景剧让我对红色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八十多年前那段峥嵘岁月浮现在眼前;和君教育小镇的三度书院、同学围屋等让儒道思想和客家文化得以传承,通过创新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与创收的机会,不得不说这里是‘风景这边独好’的地方。”

 

 

文字|蔡佳航 刘雨涵 张止若

图片|解涛 唐杭

审核|何修猛 刘绍庭

编辑  |  卢昱舟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政治传播与政府公关专业副教授
About 何修猛
何修猛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政治传播与政府公关专业副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政治传播与政府公关专业副教授
About 刘绍庭
刘绍庭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政治传播与政府公关专业副教授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欢迎使用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