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绍雷:普京的北京之行与“亚洲地中海”

阅读提示:2021年12月7-8日,俄罗斯“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第12届亚洲年会在莫斯科以线下与线上相结合方式举行。本届年会主题为“变动国际秩序中的俄罗斯与亚洲”,来自亚洲的3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应邀在年会上作主旨发言,本文系发言全文,经冯教授同意刊发,以飨读者。 再过不到两个月,北京将隆重

      阅读提示:2021年12月7-8日,俄罗斯“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第12届亚洲年会在莫斯科以线下与线上相结合方式举行。本届年会主题为“变动国际秩序中的俄罗斯与亚洲”,来自亚洲的3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应邀在年会上作主旨发言,本文系发言全文,经冯教授同意刊发,以飨读者。

      再过不到两个月,北京将隆重欢迎普京总统的来访,并出席冬奥开幕式。这一件事之所以重要,不仅彰显了两大国对于奥运和平体育事业的共同支持,而且两年疫情阻隔之下,老朋友们的面对面交往需要得到恢复和加强。尤其,在当前迅速变化的形势下,中俄两国的领导人有必要对中俄关系以往的发展做出认真总结,并且对未来的中长期发展做好全面的部署,以迎接未来的挑战。

      回想2014年索契冬奥会期间,当俄罗斯面临西方抵制的困难之际,习近平主席毅然前往,不仅大大强化了中俄两国精英的感情,而且,当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俄罗斯学术界和决策部门还正在研究过程中,但是,普京总统率先表示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坚决支持。正是索契冬奥会期间中俄两国元首的个人接触,开启了后来的欧亚经济联盟、“大欧亚伙伴关系”与“一带一路”进行“对接”的双边与多边务实合作。这很像是一个类似马拉松的长过程的开始。无疑,这不光对中俄这样两个超大规模体量的邻国的合作来说,而且,对其他亚洲国家来说,这同样是一个非常值得回顾的历史时期的开端。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中俄合作不仅对两个大国本身而言非常重要,而且,这同样为整个亚洲带来机会。

      二十多年前,我的一位法国学者伙伴,曾经提出过一个想法,也在我们华东师大做了一次很成功的演讲。他认为,亚洲西太平洋地区从北到南的各个国家所在的地区,实际上很像欧洲的地中海。不光是经济蓬勃发展,而且也非常有可能演变成为一种新型文明形态的发祥地。后来,他写成一本书,名为《亚洲地中海》。这本书也翻译成了中文出版,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现在中国学者正在开始研究,如何来实现这一思想。从目前来看,借RCEP建立和签约的机会,也运用气候变暖条件下原来冰封的北极航道有可能逐步开通的机会,推进“亚洲地中海”的西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把北起北极通道,经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直至马六甲海峡,连接俄、日、韩、中国、东盟各方,以多边、多样的经济合作,加强从北至南的西太平洋地带的经济合作,同时,也争取吸引来自欧、美、日的响应。

      我认为,第一,把亚洲各国注意力集中在解决区域经济合作的问题上,不光是为俄罗斯参与亚太经济合作提供更多机会,也是为亚太地区所面临的空间、土地、农产品、清洁水源供应等的紧迫需求提供来源。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想法。

      第二,正当RCEP明年初即将正式生效,在亚洲将出现世界上最大的一个自由贸易区的时候,如何使得亚太地区与俄罗斯、欧亚等欧亚大陆核心地带建立较为紧密的联系,而不至于疏远和脱节。“亚洲地中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第三,这也可以避免当下正在出现的军事安全领域的过度竞争。我们应该努力使得亚洲地区不要变成像欧洲那样,出现像乌克兰危机那样的危险而紧张的地缘政治冲突。

      也许,我们还可以从将来的立场,进一步回看发生在中国、俄罗斯、亚洲国家之间的合作前景。最近,国际能源组织发表了一个重要预测,认为目前中国是俄罗斯能源的最大消费国。但是十年之后,也即在2030年左右,因中国所承诺的减排与电动汽车产量大幅增长,这将会导致中国对俄罗斯能源需求的大幅度下降。与此同时,我们知道俄罗斯本身正在推进深刻的经济结构转型。有可能未来十年左右时间里,我们可以看到俄罗斯经济本身对于能源的依赖,将会从现在较高比例大幅度下降,从而出现一个新的经济发展门类作为支撑、各部门之间较为平衡的经济结构。

      虽然关于上述的未来变化,还有不少争议。关键的问题之一,能源经济是否会这么早地离我们而去。二十多年前,当时,还担任叶利钦政府高官的一位经济学家十分慎重地告诉我:最最需要谨慎对待的,便是对于能源经济前景的预测。因为能源经济的发展轨迹,实在是受太多的不确定因素的左右。有谁知道,疫情会在哪一天结束?从而能够断定能源价格不会再回到高位呢?重要的问题之二在于:我们如何通过跨国、跨地区、跨部门的尽可能合作,为被疫情、也被人为破坏的产业链、供应链找到最为切合实际、最有远见的重新部署与构建。没有人可以回避,北方海域变暖,从而可能形成新航道的极大机遇。也没有人能够无视,疫情后肯定会高速发展的亚太经济,将会如何作用于全球政治经济的进一步转型。

      恐怕,更富有想象力的、但也更加实在的议题,还是像“亚洲地中海”这样一类概念。因为,这不仅契合当下人们的关切: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尤其是这一构想提供了一个帮助人们把辽阔的亚太与深邃的欧亚地区,乃至于更遥远的欧洲相互连接,也把俄罗斯的丰厚潜能与亚太的紧迫需求对接。换言之,也是在把今天和未来相连接的美妙空间。

 

编辑 | 吴宗晏 柳圆圆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欢迎使用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