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政治过程与中国自主知识生产”系列报告会」汪卫华:浅谈比较政治研究的范式演进

2024年11月7日晚,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政治过程与中国自主知识生产”系列报告会之“浅谈比较政治研究的范式演进” 在闵行校区法商南楼228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比较政治学系主任汪卫华主讲,我院王向民教授主持,政治学系主任王逸帅副教授、田锡全教授以及我院部分同学参加了本次讲座。


图片
 

汪卫华老师首先探讨了比较政治研究的起源和定位。他指出,比较政治研究是政治学领域中一个基础且重要的分支,它关注各国国内政治的研究,并试图从中提炼出一般性的理论解释。然而,尽管比较政治研究在学术界占据重要地位,但对其历史演进和范式变迁的讨论却相对较少。因此,汪老师此次讲座旨在深入剖析比较政治研究的范式演进,为听众提供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框架。


图片
 

汪老师梳理了比较政治学自1873年以来的重要发展阶段,揭示了该领域从比较宪制、比较政府到政治现代化、民主化以及全球化的理论演进。老师指出,比较政治学的研究内容和对象经历了显著变化,从早期关注英法德奥美等国宪制,扩展至全球范围,特别是亚非拉地区。理论支持也从比较语文学、历史学发展到结构功能论、行为主义,再到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文化论。老师还提到,虽然行为主义在美国政治研究领域产生了革命性影响,但在比较政治学领域,其影响更像是一场外生冲击。从1968年至1988年,比较政治学在理论和方法上取得了显著突破,形成了结构功能论、依附论和民主化等理论框架。冷战结束后,研究进一步扩展到全球议题,理论主张和方法论出现了多元化趋势。


在讲座中,汪老师详细阐述了比较政治研究的两种主要风格:议题导向和国别导向。他解释道,议题导向的比较政治研究旨在推动政治学整体的经验理论发展,通过跨国的比较研究来检验和验证理论假设。而国别导向的比较政治研究则更加注重对单一国别政治现象的深入剖析,通过提出新的理论解释框架来丰富和发展比较政治学的知识体系。这两种研究风格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比较政治研究的不断前进。


随后,汪老师将话题转向了比较政治研究是否形成了范式的问题。他认为,范式在科学方法论上是一个重要的术语,它代表了一个学科内主导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然而,在比较政治研究领域,是否真正形成了范式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他认为,从核心理论关切的发展潮流来看,比较政治研究无非形成了两大“范式”:现代化范式和民主化范式。这两个范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占据了主导地位,并推动了比较政治研究的深入发展。


图片
 

此外,汪老师还探讨了当前比较政治研究面临的一些挑战和机遇。他指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比较政治研究需要更加关注跨国政治现象和全球治理问题。同时,他也强调了扎实的国别研究在比较政治研究中的基石作用,认为只有通过对单一国别政治现象的深入剖析,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跨国政治现象。


在讲座的最后阶段,汪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同学们积极提问,其中涉及比较政治研究中历史因素的重要性、美国政治研究与历史关系的特殊性的讨论。汪卫华教授耐心解答,强调了在比较政治研究中,历史因素一直具有延续性,同时指出美国政治研究中历史讨论的相对淡化并不意味着完全消失,而是更多融入了其他研究方法中。通过此次交流,师生们对比较政治研究的范式演进及其实践应用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图片图片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欢迎使用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