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张振华x叶志鹏:关于东亚发展型国家的学术报告与对谈

2024年10月25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张振华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叶志鹏副教授在闵行校区法商南楼228会议室就东亚发展型国家的相关问题作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王向民教授主持,王逸帅副教授、师义帆老师以及我院部分学生列席本次讲座。

 

 
张振华教授以“东亚发展型国家的若干议题探讨”为题作学术讲座,内容涵盖了发展型国家的研究缘起、概念、产业政策、制度基础、转型以及与中国道路的关系。首先,张教授通过比较东亚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案例,探讨了东亚奇迹背后的社会结构、政治发展和民主化进程。他分析了东亚经济奇迹的几种解释,包括新自由主义、市场友好和市场增进等理论。
 

接着,张振华教授介绍了发展型国家的概念,引用了傅高义和约翰逊的观点,强调了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产业政策的重要性。他讨论了发展型国家的构建逻辑,包括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政商关系推动经济发展。

 

 
 
在产业政策部分,张教授分析了如何挑选有前景的产业,以及如何通过保护和竞争来促进产业发展。他还探讨了发展型国家的有效性,包括如何限制寻租行为和防止短期视野。另外,张教授还讨论了发展型国家的转型动因,包括财阀的扩张、政治与经济的关联,以及国际贸易压力。他分析了发展战略的转变,如日本的“走出去”战略和扩内需政策,以及韩国的政治转型和民主化进程。
 
最后,张振华教授将发展型国家理论与中国的政治经济范式联系起来,探讨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型政府构建,以及面临的内生性问题和挑战,如未富先老、收入分配差距和外部环境恶化等。
 

 
叶志鹏副教授以“东亚发展型国家理论:学术争论与研究议程”为题作学术讲座,深入探讨了东亚发展型国家理论(DSM)的学术争论与研究议程。叶志鹏副教授首先概述了DSM理论的三个主要议题:转型、创新和外延,分别对应DSM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外推性。然后详细讨论了DSM在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挑战下的制度适应性问题,指出尽管存在崩溃论,但也有观点认为DSM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在创新时代,DSM面临的挑战和适应性成为焦点,叶志鹏副教授提出政府角色应从“领航员”转变为“乐队指挥”。此外,他还探讨了DSM是否能超越东亚经验,指出DSM模式在全球其他地区也有体现。
 

 
叶志鹏副教授分享了他与DSM的渊源,包括他的理论优势和本土化研究,以及在苏南地区的田野工作。他还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包括地方政府与中国经济奇迹的关系,以及东亚发展型国家模式的转型。
 
在研究思路上,叶志鹏副教授提出DSM是一套保障国家发展目标实现的政治经济制度体系,并强调DSM的制度变迁可能是适应创新需求的制度调整。他的研究发现,初始制度条件和产业创新模式选择是DSM内部路径分化的驱动力。
 

 
叶志鹏副教授还指出了既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议程,包括中国党政体制与DSM的本土化、中国条块关系与DSM理论创新、新质生产力/创新阶段的DSM演进,以及亲清政商关系与DSM相结合等研究方向。
 

讲座最后,现场师生与张振华和叶志鹏两位老师就如何通过实证调查方式研究某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中国与东亚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对比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欢迎使用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