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我院师生应邀赴挪威参加“2024北极大会”

2024年5月29日至6月3日,由挪威诺德兰研究所(Nordland Research Institute)和诺德大学(Nord University)主办的“2024北极大会”(Arctic Congress 2024)于2024年欧洲文化之都——博德(Bodø)举行。俄罗斯研究中心张昕副研究员、徐广淼副教授及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林圣寅、杨莹泽、温昔倍、宗邵慧、Ovchinnikova Ekaterina、Md Arifur Rahman应邀赴挪威参加此次大会,在挪威访学的曾维政、邵小涵两位同学也参加了会议。

“2024北极大会”是一场盛大的活动,包括“北极社会科学国际大会(ICASS) XI”、 “2024年北极大学联盟代表大会(UArctic Congress 2024)”和“2024年高北论坛(High North Dialogue 2024)”,涵盖海洋、气候环境、可持续经济发展、北极地区的人民等相关议题,包括高级别全体会议、若干平行会议、网络活动以及社会和文化活动,为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企业和学生在北极问题上加强联系和交流带来了极好的机会。其中,高北论坛是就北极可持续未来进行对话的平台。自2007年成立以来,该论坛每年定期举办一次,至今已成为北极研究领域一年一度的盛事。近年来,我院每年均有师生应邀参与高北论坛。

5月31日下午,在诺德大学高北中心主持的论坛边会“中国在北极——对北极治理机制的外部影响”上,张昕老师参与发言。他指出,中国的北极政策体现了中国在更广阔的政策领域内针对全球治理的思想、尤其是针对各个新疆域(极地、深海、外太空、互联网)的新思考,“和平、主权,普惠、共治"的原则将体现在这一系列新疆域中。在相关的政策目标序列中(认识北极、保护北极、利用北极和参与治理北极),目前的重点在“认识” 和“保护”。最新的中俄联合声明体现了中国在若干与北极相关领域内的政策推进重点。

微信图片_20240612131111

张昕老师在大会边会“中国在北极——对北极治理机制的外部影响”专题中发言

 

6月1日,2022级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生邵小涵在主题为“2045北极智慧城市未来情景”的会议上参与了发言讨论。她所在的小组结合技术创新、公私伙伴关系和可持续性等因素设想智慧城市如何在北极发展,展现了青年一代的创新想法,并获得了研讨一等奖。

邵小涵同学参与发言讨论

邵小涵同学所在小组获“2045北极智慧城市未来情景”研讨一等奖

 

2024年,诺德大学高北商业与治理中心(High North Center)再次推出高北论坛学院(High North Dialogue Academy)。林圣寅、杨莹泽、温昔倍、宗邵慧、Ovchinnikova Ekaterina、Md Arifur Rahman六位同学作为学员参与了为期一周的学院活动,包括参观Mo i Rana 工业园区、萨米文化中心(Sami cultural center)、三文鱼中心(Salmon Center)课程讲座、小组合作工作坊等,对“情景规划”(Scenario Planning)这一研究方法进行学习,并将其运用于展望“北极2050”,并于6月1日的“北极2050未来展望”研讨会中与来自世界各国的研究生组队汇报。此外,高北论坛项下的高北治理博士课程与北极大会同期开展。本年度第一阶段的线上课程于5月21日启动,徐广淼老师参与了题为“北极治理的中国视角”的课程讲授,六位同学均参与了课程学习。同学们将结合课程学习和参会所得,于暑期提交课程论文。课程第二阶段为线下课程,将在秋季学期于挪威或上海举行。

林圣寅、杨莹泽、温昔倍、宗邵慧、Ovchinnikova Ekaterina、Md Arifur Rahman六位同学参与为期一周的高北论坛学院活动

论坛学院合照

高北论坛学院学员合影

大会期间,师生们积极参与各种研讨和工作坊,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通过深入了解北极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因气候变化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探讨北极地区在文化、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发展现状,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大家进一步认识到,面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非常需要跨国界、跨学科的合作与共同努力。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欢迎使用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