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国际政治专业读书会:迈克尔·巴尼特的《为世界定规则:全球政治中的国际组织》

      4月6日上午,由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教研室主办的读书会在法商南楼204教室举行。此次读书会由张丽君老师主持,由国际政治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级柴胜男、张竞文两位同学,以及2022级硕士研究生关曜军、宋端仪、何嘉炯、赵文吉、胥美岑同学对《为世界定规则:全球政治中的国际组织》一书内容做阅读分享报告。

 

 

      宋端仪同学从视角的突破、实证研究及案例选择、社会学理论的引入三个方面对本书做出了评价,并对作者“对国际组织变迁和扩张的担忧”,会导向“非民主的自由主义”的观点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越轨行为的正常化也可以产生积极的效果。最后,提出了授予性权威与专家权威和道义权威是否存在着本质上的关系悖论问题。

 

      张竞文同学提到,受到官僚文化的影响,国际组织的官员总是倾向于用既有的知识和理念回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非采取灵活和更具基础性的改革。联合国秘书处对维和行动的官僚化以及发展出来的中立维和文化,受既往行动经验的影响。张同学也提到了本书的缺陷,它更多的对国际组织的自主性进行阐发,但对国际组织与非政府国际组织、跨国社会运动等治理主体之间的区分、以及互动关系却缺乏足够的解释,对非政府组织等外部力量对国际组织所施加的影响则较少关注。

 

      胥美岑同学对两位学者学者的观点进行总结:他们认为作为官僚机构的国际组织,在和国际上的其他行为体互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被建构,会逐渐在内部发生演变。这种转变将会使其内部产生新的概念、规范和制度,帮助扩大其“权威”。但是,这种变迁反过来也会使国际组织偏离初衷,产生“病态的行为”,最终在全球治理中带来不民主的结果。另外,胥同学将芬尼莫尔的另一本书《干涉的目的——武力使用信念的变化》和《为世界定规则》结合起来分析国际组织中的观念变化。

 

      柴胜男同学提到,联合国难民高级事务专员署运用权威扩展有关难民的概念和自身的行动规模, 促使了遣送回国这种文化的出现,而在管理遣送回国的规则的过程中导致了对难民权利的侵犯, 也就是一种国际组织的病态行为。其中“自愿遣返”作为联合国难民署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更是促使越轨行为正常化。除了“自愿遣返”外,难民署还扩展了“斡旋”的功能,进一步加强了难民署的官僚结构和话语。

 

      赵文吉同学对本书有关种族屠杀和联合国维和文化的部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指出,作者用维和文化解释联合国秘书处在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中的冷淡态度的解释力并不充足,因为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和现实运作过程,安理会才是联合国的实际决策中心。此外,联合国秘书处严格意义上并不是一个国际组织,在案例选取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署相并列并不恰当。

 

      关曜军同学对比分析了官僚机构在国内社会与国际社会的区别,以官僚机构成员的“忠诚归属”问题为抓手,讨论作为官僚机构的国际组织的规则、文化、运行以及功能紊乱等问题,并对比《国家与市场》中关于知识结构性权力的概念,讨论作为官僚机构的国际组织的权力运用及其限制条件。

 

      何嘉炯同学从国际组织管理的角度解读了本书,它探讨了国际组织的运作方式、组织架构、决策过程等,以及国际组织的管理挑战,例如如何平衡成员国利益、如何有效应对全球挑战等。何同学对本书的写作框架提出了质疑,作者在讨论三个案例时并不是按照前文所搭建的理论框架来进行,而是按照案例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讨论,何同学质疑将这种叙述框架运用在今后的毕业论文写作中是否可行。

 

编辑|卢昱舟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国际政治专业副教授
About 张丽君
张丽君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国际政治专业副教授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欢迎使用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