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野|我院余南平教授就「国家安全日专题」接受上海教育电视台采访

      今年4月15日是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是国家发展的最重要基石,人民福祉的最根本保障,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可为。在上海高校当中,国家安全教育不断普及与深入,那么如何进一步推动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走细,《新闻这一课》特邀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余南平,与大家分享。

 

 

主持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当中,国家安全专章中多次强调,要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在您看来,当下我们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余教授:今天来讲,国家安全环境和形势具有多样化或者相互关联性。因此来讲我们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个系统概念,也就是说这个系统安全了,整个国家才能安全,而不是某一个领域安全了,这个国家安全得到保障。所以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是用新安全格局塑造新发展格局,所以安全格局的形成它是个系统工程,那么只有这个系统工程做得好,可能来讲我们的新发展格局才能得到一个非常强大的支撑和保护。所以从这个角度上,二十大对整个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教育提高到一个相当高的高度,那么眼下在开展推进国家安全教育,可能正在一个这么历史的关键时刻。

 

主持人:就像您说的是系统的全民的一种国家安全观的建立,在高校,我们的国家安全观的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余教授:教育的内容角度来讲,第一个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公共课程,第二个还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那么现在要讲全课程或者全流程思政。那么具体来讲,比如说在本科阶段,那么可以开设一些新型的公共选修课,比如像我就在我们学校开设了《国家安全与国际战略》全校公共选修课,所有学校的本科生都可以来进行进行学习。国家安全如果你抽象讲,可能本科生就会觉得很乏味,那么国际战略因为特别对很多学生而言,目前很感兴趣。就比如说目前国内外的发生的一些事件,那么我们会把这些发生的大事,它背后的逻辑,它所隐含的安全的问题跟国家安全的高度关联,既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一个重大历史,重大事件的变化,背后的一些安全隐患。同时也能知道在他们生活周围或者生活的身边,学习工作的身边会发生一些安全问题,这样的话他们可能都有一个从书本概念到现实到问题这样一个理解过程,这样的话可能就理解就深刻了。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采取一种互动的形式,也就是让学生来提问题,学生来辩论,甚至我们出一个辩论的题目,让他们自己来辩论,从中来找到我们所经常强调的国家安全一个总体概念。这样的话学生既能学到前沿的学科知识,又能把国家安全的理念灌输贯彻进去,这样是比较好的教学方式。

 

 

当然研究生阶段和博士生阶段他们主要工作是做研究,那么像我的研究领域是在国际关系这个领域当中,相对来讲可能很多研究生的选题和博士生的选题,包括他们写的论文都可以跟国家安全高度结合。

 

当然我想最重要的来讲,因为我这个专业比较特殊,不能代表全部,但我想从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话,最重要的来讲一个除了我们公共课以外,选修课以外,最切实可行办法是应该让国家安全教育跟每个学生所在的学科能够结合。比如说同学是学网络的或者学计算机的,马上会有个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问题。同学是学生物专业,就会有个生物安全问题,经济学、环境学也有这个方面的问题。可以说在高校所有的学科里都可以找到国家安全问题,要使整个高校教师或者整个学校有这样一个系统概念,也就是我们怎么样把我们的国家安全的课程教育或者概念教育能够融入到我们的专业研究里去。把专业跟国家安全结合,这个时候教育可能要变成一个全过程和全方位了,可能更加能够行之有效了。

 

 

主持人:除了离开学校之外,学生们也有自己的课余时间,相当一部分同学会在网络上或者在媒体平台上短视频平台上学习相关的知识,在这方面你有什么建议吗?

 

余教授:作为一个学生来讲,特别当代大学生来讲,要非常善于辨别哪些信息是属于负面信息,属于不良信息。因为很多帖子或个体问题,它会带动一种情绪,在一个带情绪过程当中,很多同学会把自己碰生活学习当中一点小事把它夸大化,这样其实就产生一种互动的负反馈,这不是好的现象。

 

我觉得首先来讲,同学们要在主流媒体平台上学习强国,包括这一类组织的平台里面接触一些正能量的信息。第二点,我觉得还有一个特别注意的,因为有一些势力,对同学的诱导或者主动的有人找你来进行沟通交流,帮助你建立所谓朋友空间,这个过程当中你要特别警惕的问题,在过程当中会不会说你无意之间已经落入了某种圈套,这个圈套可能是从你身上或者说你周边的朋友身上,包括从你家人身上套取他们所需要的对国家安全的某种他们认为的特定价值的信息。这样的话其实可能就离这个可能的危险道路越走越近了。

 

 

主持人:我觉得刚才您说的那段关于情绪的话也特别打动我,情绪越激动,真理越容易枯萎。接下来其实现在的学生也有越来越多的机会与世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包括外国友人。在这个过程当中,您觉得同学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余教授:我觉得在同学们跟国外友人交往当中首先做到一个平等交往,因为我们中国是个对外友好的国家,我们喜欢交朋友,如果同学有国家安全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你就会敏锐地认识到哪些问题是不应该说的。我觉得这个问题做好以后不会影响中国学生跟国外有国外友人的一个交往,反而人家会更尊重你,觉得你是一个有自信心的民族。这个我觉得是在中国今天整个在成长过程当中,全民的这个意识能力提高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也就是增强自信心。这一点我觉得到今天来看,这点尤其是特别重要。

 

主持人:再一次感谢余教授的分享,谢谢您。

 

文字|黄昊

来源|上海教育电视台微信公众号

编辑|卢昱舟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欧洲研究中心副主任
About 余南平
余南平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欧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法国巴黎高师访问学者,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访问学者,捷克查理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全球领导人计划”访问学者。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欢迎使用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