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生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当前,党和国家取得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越发凸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亦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此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生学术沙龙于2020年11月7日在我校闵行校区法商北楼成功举办。沙龙由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主办,政治学系研究生会承办。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

      当前,党和国家取得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越发凸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亦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此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生学术沙龙于2020年11月7日在我校闵行校区法商北楼成功举办。沙龙由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主办,政治学系研究生会承办。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安徽科技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研究生到会交流发言,政治学系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田锡全副教授、王可园副教授等教师作为点评嘉宾共同参与本次沙龙。

      开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新闻与传播专业(政治传播方向)的顾赫同学主持。在简单而隆重的沙龙征文颁奖仪式后,沙龙进入主题发言阶段。交流共分两个部分开展,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内在逻辑和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探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大突发事件的区域合作治理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区域发展平衡的研究”、“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过程和经验总结”六个议题。

      在主题发言的第一部分,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李昊天同学从中国现代化的三重意蕴,即作为事件的现代化、作为话语的现代化与作为史观的现代化三个切入点展开,对中国现代化的意蕴进行了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的石卓群同学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渊源、历史进程和历史经验展开,来论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和治国理政的经验;复旦大学的葛世林同学从坚持思想理论创新是执政党建设的不竭动力、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先进的党员队伍是执政党建设的重要课题、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执政党建设的根本保证三个视角来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山东大学的武文豪同学从发生论、结构论、在特征论、发展论、价值论五个层面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意蕴,从而形成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为全面和科学的系统认知;武汉大学的吴伟同学认为执政党治理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具体从制度体系、党内政治文化、干部队伍和信息化治理保障,执政党自身治理现代化的程度和效果来论述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程度和效能的内在联系;安徽工程大学的蒋旭同学从地区治理背景下区域化党建的内涵、困境、对策等角度来进行地区治理视角下区域化党建理论分析。

      第一部分主题发言结束后,点评嘉宾田锡全老师对上述六位同学的发言逐个进行了点评,也对同学们指出了共性的问题和建议,要多重视学术史的重要性,突出问题意识,限定论述范围,多注意文章的行文结构和论述视角,同时也针对每一篇论文提出修改建议。

      在主题发言的第二部分,华南师范大学的姜丹溪同学从“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完善、发展和成熟来分析“小康社会”概念演变的历史考察;中山大学的吴天慧同学以国家政权建设为视角切入,指出在“政权下乡”的背景下的精英更替形式;南京工业大学的李进萍同学认为“最多跑一次”改革在需求和支持的表达机制、权威当局的决策机制、决策输出机制以及反馈机制四个方面具有其独特的政策逻辑,呈现出横纵结合的立体化网络;华东师范大学的沈杨思杉同学认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与政府的合作是一种必然趋势,并从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中存在的问题、问题发生的原因、对策建议等角度展开论述;兰州大学的王永涛同学从基层政府推动农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历程与困境等角度切入来展开农村现代化的问题;重庆师范大学的鲁成同学从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阐述、价值意蕴、面临的挑战、实施路径等角度入手来展开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点评嘉宾王可园老师对六位同学的发言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强调在写作时应该对理论阐释、文献综述、行文架构、内容深度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提高,使文章内容不空泛、逻辑缜密、结构清晰。

沙龙最后,政治学系副主任何明老师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对获奖及入选参会的同学表示了祝贺,肯定了大家在此次主题活动中展现的问题意识和价值关怀,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下次沙龙的举办并在交流砥砺中实现思想精进。

文字 | 张国涛

图片 | 杨志胜

编辑 | 吴宗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欢迎使用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