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汀”研究生双周读书沙龙 | 苦难的旁观者:电视新闻以何塑造远距离的苦难

11月4日下午,由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工一支部、政治传播与政府公关教研室、政治传播与政府公关专业研究生党支部主办的第二场“睿汀”研究生双周读书沙龙在法商北325顺利举行。 本次读书会由副教授易妍老师主持,19级盛宇阳与20级马乐昊两位同学进行了阅读分享。电视频幕上呈现的苦难是否会引起我们的怜悯?这种怜悯能否促使我们采取行动?观众又如何

      11月4日下午,由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工一支部、政治传播与政府公关教研室、政治传播与政府公关专业研究生党支部主办的第二场“睿汀”研究生双周读书沙龙在法商北325顺利举行。

      本次读书会由副教授易妍老师主持,19级盛宇阳与20级马乐昊两位同学进行了阅读分享。电视频幕上呈现的苦难是否会引起我们的怜悯?这种怜悯能否促使我们采取行动?观众又如何与远距离的苦难产生联系?带着这些疑问,政传和新传专业的研究生同学以及本科生同学都积极参与了本次读书沙龙,在讨论中共享学习心得,在交流中共同解答疑惑。

      首先由盛宇阳同学进行汇报,她对Lilie Chouliaraki所著的《Spectatorship of Suffering》一书的第一章到第四章的内容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基于既有的对媒介的研究,作者颇具创新性地将权力关系引入到对电视新闻的研究中,在强调媒介技术和图像的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深入挖掘新闻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政治关系及其对观众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在区分符号内和符号外的差异的基础上,作者为电视所呈现的遥远的苦难提供了一种多模态和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框架,从而对电视屏幕上的苦难何以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并引导其采取一定的行动提供了解释。

      随后,马乐昊同学分享了《Spectatorship of Suffering》一书的第五章到第九章的主要内容。介绍了adventure news、emergency news和ecstatic news这三类新闻的特征、具体案例,以及这三类新闻是如何运用呈现方式、时空关系和代理关系将观众所观看的苦难划分了等级,最终将某些痛苦解释为值得观众同情的,而另一些则被认为是不值得同情的。此外,作者介绍了三种类型的新闻中所隐含的社群主义和世界主义范式,认为怜悯是一种全球性的亲密关系,并且应与观众对遥远的苦难所进行的反思相结合。

      汇报结束后,易妍老师对本次读书会做了总结,她强调,同学们要敢于突破既有研究的局限,以开拓的视野来看待问题,技术和图像是电视新闻的突出特征,但更为关键的是要挖掘电视新闻背后所蕴含的逻辑,在阅读的同时可以联系现实,在对新冠疫情的报道中,美国的电视新闻是如何呈现中国的疫情的、归属于哪种新闻类型、为何会这样呈现,这都是同学们可以思考的问题。

      易妍老师还为大家提供了阅读英文著作的建议,引言和第一章往往包含着作者主要的研究问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阅读,能够更加清晰地对英文著作进行理解。

 

文字 | 马乐昊 盛宇阳

图片 | 吴宗晏

编辑 | 吴宗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欢迎使用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