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研究生月度读书沙龙 | 亚历山大·温特的《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

4月28日下午,由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工—支部、国际政治教研室、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生党支部主办的“稷下”研究生月度读书沙龙在法商北楼125室顺利举行。本次读书会由叶淑兰老师主持,由国际政治专业同学就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一书的内容做阅读分享。蔡丽慧同学在分享中提出了一个疑惑: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是否会向更高层次发展?其

428日下午,由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工—支部、国际政治教研室、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生党支部主办的“稷下”研究生月度读书沙龙在法商北楼125室顺利举行。本次读书会由叶淑兰老师主持,由国际政治专业同学就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一书的内容做阅读分享。

蔡丽慧同学在分享中提出了一个疑惑: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是否会向更高层次发展?其动力会是什么?汪露静同学从自然选择与文化选择两个方面回应了此问题。随后,叶老师从经济视角阐述了生产力的发展何以成为国际体系发展的可能动力之一。面对蔡同学所提疑问,荆恬同学则尝试从国家权利以及国内政治发展的角度做出回应,叶老师在点评荆同学的回应时特别提到时下大国博弈背后,正是以绝对权利还是相对权利为主导的逻辑差异的体现。

胡鑫同学进一步从国内不同政治集团力量对国际政治的影响阐述了国际体系变化的复杂性,针对这一阐述,叶老师例举了中国社会主义国家身份与主权国家身份如何交互影响中越关系。

潘林微同学认为国际体系不一定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还可能会出现倒退的情况。她还表示建构主义对国家身份和利益的建构多发生在低政治领域,高政治领域几乎不会受到来自外部力量的建构,这就使得国际体系很难向更高层次发展。

宋铭航同学对国际体系的发展也持较为悲观的态度,他认为向高层次发展的可能性很小,因为阻碍国际体系发展的部分因素(虚构威胁与真实威胁)难以消除。

包敬朝同学阅毕本书后总结了国际体系发展的三条可能路径:在大国竞争中,崛起国与守成国自身文化不同,崛起国如果占据优势或者打败守成国,则崛起国自身文化会对现有国际体系产生重要影响;或者大国间在竞争、冲突当中不断形成新的共有知识,在妥协让步中形成新的国际体系文化;亦或由于外来文化入侵,原有国际体系文化被外来文化取代——例如东亚传统朝贡文化崩溃后,西方文化在与东亚弱国的互动中逐渐扩散,最后形成以强国为主的国际体系。

 

文字 | 包敬朝

编辑 | 吴宗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欢迎使用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