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度”读书会 | 环境正义:城乡环境问题的责任分担限度

由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何修猛老师指导并主持的“四度”读书会第三期活动,于4月20日晚18:30在法商北楼329举行。2019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研究生郭雪姣围绕本次读书会的主题做了题为“环境正义:城乡环境问题的责任分担限度”的分享。何老师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关瑾蓉、张海梅、曾怡、李欣昱四位同学参会。 郭同学在会上针对“环境伦理”“环境正义”

      由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何修猛老师指导并主持的“四度”读书会第三期活动,于4月20日晚18:30在法商北楼329举行。2019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研究生郭雪姣围绕本次读书会的主题做了题为“环境正义:城乡环境问题的责任分担限度”的分享。何老师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关瑾蓉、张海梅、曾怡、李欣昱四位同学参会。

      郭同学在会上针对“环境伦理”“环境正义”的概念起源与发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结合中国国情,讨论和分析了当前城乡环境问题。她认为,我国环境正义问题与西方有着质的差异,西方的环境正义问题主要是由其生产方式和资本逻辑引发的,而我国的环境正义问题更多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技术、认识和体制上等方面的问题。我国环境正义问题主要包括城乡间环境正义问题、东中西部环境正义问题、同一区域内群体之间的环境正义问题,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城乡环境正义问题。郭同学还针对城乡环境利益协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汇报结束后,何老师指出,国际环境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立场问题,是一个国际政治问题。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的“无知之幕”实际上就是解决人类的立场问题。从当今工业文明的角度来看,工业文明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本的运作逻辑,环境的伦理困境将会永远存在。何老师认为,我国农村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来源包括农村生活本身所存在的固有弊病、农村为供应城市生活所带来的垃圾、乡镇企业发展带来的污染、城市工业发展所带来的垃圾,还包括作为工业原料产地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最后,何老师指正了郭同学的汇报逻辑框架,并点明了之后可以继续推进的研究方向。

 

文字 | 郭雪姣

图片 | 张海梅

编辑 | 吴宗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欢迎使用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