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调查」纪行⑥|在赣南苏区 王明夫先生谈教育扶贫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教育扶贫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如何发挥热心这一事业的企业家的作用,尤其值得关注。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赣南苏区的教育基础相对薄弱,解决上述问题的探索之道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7月4日,“国情调查”和君组师生在赣南通过与王明夫先生的专题座谈,对于理解上述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

王明夫先生对于青少年时期求学面临的困难有着切身的体会,因此,他能深刻理解教育扶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能够设身处地的思考,如何将教育扶贫与贫困地区孩子的成长需求紧密结合。

 

关注幼儿学前教育

 

在王明夫先生看来,贫困地区的教育困难不仅在义务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而解决幼儿学前教育困难同样具有紧迫性,其中师资力量的薄弱与教育领域覆盖面不足更容易被忽略。王明夫先生特别用自己成长中英语学习的困难来说明问题,他说“由于当年家乡条件所限,我读高中才知道有一种语言叫英语,才知道英语有26个字母。因为英语起步太晚,错过了口语模仿最佳期,至今始终说不好英语。现在我能阅读专业英文文献和原版英文小说,但是英语口语却强差人意。”

在此后的工作中,通过与同事和商业伙伴的交流,王明夫先生意识到,包括包括英语等领域的启蒙教育都非常重要,即便是贫困地区,幼儿教育也不能因为师资等条件的限制而被忽视。为此,他创办了和君幼儿园,希望在幼儿园阶段就努力给这里的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在幼儿园运行过程中,王明夫先生非常关注师资力量的配备,例如,2023年和君幼儿园引进一对欧洲教师夫妇到和君幼儿园任教,开了贫困山区拥有全职外教的先河。

 

促进交流,加快贫困地区师资能力素养提升

 

创办新的教育机构,引进优秀师资仅是教育扶贫的一条途径,发掘现有教育资源,全面提升现有师资水平,恐怕是更为紧迫和具有实操性的路径。

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王明夫先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并且在赣南山区的白鹅乡中学成为了他教育扶贫的又一个成功实践案例。受制于前期建设条件,白鹅乡中学的校风、学风不尽理想。王明夫先生认为,改变这一局面需要从学校管理和整体师资业务能力上下功夫。为此,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和商务资源帮助白鹅乡中学牵手一所外省优秀中学。牵手中学的校长每个月入住白鹅乡中学工作两周,从校园治理经验、课堂教学理念、课程教学方法、带班模式、家校沟通技能等方面,手把手地进行“传帮带”,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建构符合学校师生实际的系列制度,探索出不少颇具亮点的做法,学生的精气神焕然一新。短短一年时间,白鹅乡中学一跃成为家长放心的好学校,今年初升高考试成绩并列全县第一。

 

授人以渔,探索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

 

除了学前教育和业务教育领域的扶贫努力,王明夫先生在职业教育、终身教育领域的扶贫探索更具特色。毕竟,贫困地区当然需要有 大量孩子通过教育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走出大山,开启新的人生,但是,毕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有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机会,而这些地区依然需要有更多有文化、有知识,有技能的劳动者。

王明夫先生在座谈中深情地说“我是地道的赣南农家子弟,靠知识改变了命运。我一直有个愿望,希望在家乡创办一所‘东方耶鲁’、‘东方哈佛’,让更多的青少年就近读大学。现在我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与会昌县人民政府合作,毅然决定回馈家乡,建设和君教育小镇,创办和君职业学院,以一己之力补齐赣南苏区的教育短板,助力乡村振兴。”

显然,王明夫先生是希望在贫困地赣南山区,通过创办和君教育小镇和和君职业学院,帮助那些没有机会接受普通高等教育地农家子弟,在不脱离日常劳动、工作中继续得到进一步教育地机会。这其实是在新地时代背景下,在教育扶贫中探索一条知行合一的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新路径。

按照王明夫先生自己的定义,“和君的愿景是构建产教融合的新生态,培养未来商业领袖与社会精英。和君一定能够成长为蜚声海内外的百年大学!”

 

通过座谈,同学们对“国情调查”又有了全新的认知。杨思羽同学的感悟颇具代表性“王明夫先生助力家乡教育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多方合力教育扶贫之下,更多的孩子开始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赣南苏区一定能够用知识的力量驱散落后的阴霾。”杨思羽同学进而表示“教育扶贫,不仅扶志,而且扶智,更有扶‘技’,在为孩子未来铺设光明之路的同时,为赣南苏区乡村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教育基础。”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欢迎使用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