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野|​「上观新闻」立足科技自立自强,补齐科技发展短板

20246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629日,来自全国1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政治学、国际问题研究、计算机与科学技术、软件工程、理论物理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2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华东师范大学,围绕新技术前沿发展与科技自立自强,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图片

 

立足科学研判,重视新技术力量影响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余南平教授论述了新技术革命在大国博弈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对新型国际关系构建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我们要重视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技术权力观,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探索科技发展理论研究的全新路径。南开大学图书馆馆长、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韩召颖认为要关注新技术革命对于国家间关系形态产生的重要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区域国别研究院副院长李巍认为,从20世纪全球经济发展中可以看到西方所谓民主机制无法治理当今世界财富分配严重失衡的问题。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院长郭树勇认为科技革命对国际政治本质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他强调科技革命带来的新概念需要跨学科嫁接以促进知识融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吴冠军认为,研究新技术革命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一定要加强多学科交叉,特别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有机交融,合作攻关。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教授褚君浩提出,对新技术的力量影响相关方面的研究要加快进程,时刻紧盯前沿,突出问题意识。
 

立足科技自立自强,补齐科技发展短板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王健指出,高科技竞争将成为国际秩序之争最前沿的主战场,中国如何应对目前应成为研究重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教授施郁认为要重视新技术的创新力量及其潜在影响。上海软件中心AI治理研究所研究员、执行所长陈敏刚指出,以人工智能大发展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影响甚大,掌握新技术革命前沿创新成果的国家在规则制定和话语权方面具有极大优势,从而在全球秩序重塑中获得更大的权力。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与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院长周爱民从历史视角出发,梳理了机械革命、电气革命和信息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影响,进而探讨了当前人工智能革命的可能性、挑战与机遇。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王玉柱结合当前全球碳中和的背景,分析了核聚变技术在未来能源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徐秀军则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了核聚变技术的双重效应。
 

立足建设科技强国,完善人才机制体制建设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范军认为,我们正面临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非常重要。中国教育也需要做出积极回应,教育体系、专业结构等多方面都必须做出适应新形势的改变。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副院长黄琪轩认为,新技术也有可能助力后发国家实现赶超。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叶淑兰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对国际关系变量的重塑作用,探讨了技术从边缘性变量到独立变量的转变,以及这种转变如何影响权力、利益、制度和认同等核心国际关系要素。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欢迎使用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