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意大利国际事务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尼古拉·卡萨里尼访问我院并作讲座

2024年5月27日下午,意大利国际事务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博洛尼亚大学亚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卡萨里尼受邀访问我院,并在普陀校区理科大楼A416室作题为“中国在欧洲的影响力与持久性——中欧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前景”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我院紫江特聘教授、欧洲研究中心主任门镜教授主持。



尼古拉·卡萨里尼研究员首先对中欧关系进行了简要回顾,认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欧关系大致经历了“建设性接触(1990-2003年)”、“战略伙伴关系(2003-2017年)”、“合作竞争(2017-今)”三个时期。进而,卡萨里尼研究员以欧洲的视角,结合具体案例,对中欧“一带一路”合作进行了梳理,认为中欧“一带一路”合作大致经历了“蜜月”“调整”“再布局”等阶段。他指出,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欧均报之以热切的合作意愿,并迅速在基础设施建设、绿地投资等方面达成一系列合作协议,取得一系列合作成果。然而,在中国不断扩大对欧投资的同时,欧盟对华认知却在悄然发生转变,对华关系也在不断调整。以意大利为例,在“一带一路”框架下,2015年中国对意投资同比增长36%。2019年,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罗马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意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这也是西方“七国集团”中第一个与中国签署谅解备忘录的国家。然而,在2022年9月,焦尔吉娅·梅洛尼所领导的右翼联盟意大利兄弟党赢得大选,2023年12月中意“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到期未续签,宣告终止。另一方面,中国与塞尔维亚、匈牙利、保加利亚等中东欧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依旧如火如荼。



卡萨里尼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西欧与中东欧国家对华“一带一路”合作重心差异日趋明显,西欧国家更加侧重金融和货币连通性合作,中东欧国家则聚焦于基础设施建设及寻求中国投资,客观上形成了欧盟对华合作的“双速欧洲”。另一方面,虽然欧盟内部对华合作呈现“双速”,但是对人民币国际化、中欧货币金融合作的兴趣和热情却呈现高度一致性。如欧洲国家一致支持IMF在2015年12月将人民币纳入SDR的决定。


最后,卡萨里尼总结指出,在对华合作呈现“双速欧洲”背景下,中欧“一带一路”合作正在经历“重构再布局”阶段。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稳步推进;另一方面,中欧货币金融合作、“货币互联互通”也在有序展开。在提问互动环节,卡萨里尼研究员同师生就欧洲议会选举、中欧关系前景、中欧“一带一路”合作等议题进行了进一步讨论。



尼古拉·卡萨里尼研究员博士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曾在日内瓦研究生院、博科尼大学、欧洲大学学院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高校任职。2010到2014年,曾在总部位于巴黎的欧盟安全研究所(欧盟官方智库)担任高级分析师。研究兴趣主要包括印太地区政治和国际关系、欧亚国家间关系、中国内政和外交政策、跨大西洋关系及中美欧战略三角关系等领域。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欢迎使用微信扫码关注